觀音是我最愛的神像,也是古董界人氣最旺的神明,每當只要遇到造型不錯的觀音,我都會特別觀注它。週六,是我前往台中公園玉市尋寶的時光。一如往昔,一般我都會先到熟悉的攤位前,與老闆打個照面。詢問一下有沒有剛收到的好東西,可以拿出來給我欣賞一番。因為今天較早出門,很多攤位都還沒開始擺設完畢,小發財車都還在卸貨準備中,攤主們都忙得不可開交,十分熱鬧。

 

    我已是這攤店的老客戶了,女老闆低著頭跟我打聲招呼後,又繼續忙碌著從旅行箱裏,拿東西、拆除包裝、擺設等動作。就在她又從箱子底拿出一件東西,才剛露出半節時。我跟她說:這件竹雕借我看一下。這是一件竹根雕如意觀音,比例造型非常完美、包漿足、表情神韻佳、雕工細膩、色澤自然沒加工,應是一件具有到清初年代的竹雕。

 

 

    在明清時期,匠師對竹根雕刻表現手法是全盤的雕塑,包括頭、身、手腳等全身像完全立體處理,而與現今的竹根雕大相徑庭了。因為,現在人講究以局部雕刻代替通體雕刻,這也就是現代竹根雕的重要特徵。現在人對竹子這種植物,可能覺得很廉價。

 

    但是,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

   

     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元代詩人楊載一首《題墨竹》更是以一種移情寄物的方式讚賞了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為媚,孤生崖谷間,有此淩雲氣”。

 

    至於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更是將人與竹,竹與畫融於一境。竹的陰陽變化和虛實明暗間透露的正氣躍然於筆墨之間。

 

    竹之所以為中國文人青睞,與外表的自然特徵息息相關。竹子虛中潔外,生而有節,秀逸而富有神韻。這些自然特徵恰恰與文人們所追求的高尚脫俗、虛心自持、淡泊名利和富有氣節的精神氣質相吻合。古代文人在詠竹、畫竹的同時,也開始賞玩另一種與竹有關的竹雕。

 

     竹材的圓雕以竹根莖為主,通常以細小的竹根部作主題造型的頂部,寬大的竹莖斷面作為主題造型的底部或底座。竹根實際上指的是竹兜,即竹莖的下端部位,也是竹子的地下莖,呈圓錐狀,節多而節間很短。一般都將竹兜稱為竹根,而將密集地生長在竹兜節周,真正的竹根稱作竹子的根鬚。

 

    竹鞭是某些竹類的根狀莖,橫臥地下,具有較長的節間,節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長成新竹鞭或筍,使用竹兜和竹鞭雕製作品,通稱為竹根雕刻也稱立雕,屬於立體雕刻。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竹器圓雕,因為非常適於各角度,去欣賞雕刻師的用心。每一件竹根雕刻作品,題材內容和構圖處理,都取決於竹根的不同條件,雕刻師利用竹根形狀進行一次又一次不同的創作。

   

    竹根雕刻師要先從材料選擇開始,竹根種類也頗為講究。因為,竹齡較大的根質地比較堅實,色澤更加深沉,然而竹根可塑性的強弱只有等到將竹根挖出來後才能見分曉。並非所有的竹根都能成為好的材料,中規中距的竹根束縛雕刻師們想像的翅膀。

 

    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狀、扭曲變形的竹根備受雕刻師的偏愛。誇張的形態往往展現出人物神情,契合著神形兼備的中國傳統審美原則。天趣和人意的巧妙結合,是竹根雕刻師的創作理念,懷著這種理念,雕刻師在完成對竹根的選擇後,就開始進入製作階段。

   

    有了適當的材料後,接下來就是考驗雕刻師的功力。因為,製作一件好的竹根雕作品,雕刻師只有一套熟練的雕刻技術還不夠,因為除了對刀具嫺熟的掌握外,還必須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卓越的獨創性,更重要的是對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構思。

 

    一旦構思成熟,就開始了製作竹根雕的第一步,那就是“打坯”過程。一般打坯前要對竹根進行必要的剪裁,用鋸子鋸出所需的長度。

 

    然後,根據人物的形象,對根鬚做必要的修剪,留出該留的根鬚。竹根雕刻構思常因勢造型,自然肌理,與雕刻師的構思巧妙結合,製成具有強烈立體效果的作品。雕刻師根據竹材的特徵形狀,竹根的特殊材質,竹肌的紋理,各自不同的竹根形狀特色,來構思主題造型。

   

    下一階段就是真正進入打坯階段,首先是用鑿子鑿出面部輪廓,刻畫出人物面部大體的輪廓就可以了。在打坯完成後,接下來將是對面部輪廓的細緻雕刻,胸有成竹的雕刻師雕鑿時,看似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手法卻是幾十年功夫的積累。

 

    在已經成型的人物臉部進行細緻雕刻,是竹根雕最為關鍵的步驟。鋒利的刻刀隨時有可能留下功虧一簣的痕跡。人物面部和眼神的塑造是最具挑戰性的時刻,成敗也在此一舉。

 

    竹根雕人物神情的傳遞全靠面部和眼睛。雕刻完畢後,粗糙的竹根將被拋光、打磨和上漆。雕刻師從構思捕捉神態開始,到雕鑿成器,過程中每道關卡都是困難重重。

 

   

     因為,對於竹根雕刻師而言,一件好的作品的製作過程無疑也是情感傾注的歷程。在經過對原始竹根的發掘、選擇、藝術構思、輪廓剪裁、局部雕刻和打磨上漆後,既保留了原始材料質地又添加了人有意識的創作的竹根雕藝術品浮現在我們眼前。竹根雕講究的是天趣和人意的和諧統一。

 

     多年收藏經驗認為從材料材質、工藝神韻、造型圖案、時代特色風格著手,只要其中有一項認為有問題就要冷靜的分析與同期作品比較,千萬不要見獵心喜,平日多涉獵歷代皇室收藏或名家的佳品、工藝品,不論是書畫、竹雕、磁器、銅器、玉器、漆器、及雜項…等。


    它們都是在封建時代經過嚴格長時間的訓練和先人智慧的結晶,傳統下文化的薰陶,方有那麼多美麗的作品,這也是古董文物的迷人之處。

 

     此件竹根雕越看越投緣,我心中打算要定這件如意觀音,於是開始跟女老闆談價。在一來一回的報價拉扯中,慢慢可以接近我心中的理想價位。最後一句開價後,終於完成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數字。但是,還是不便宜呀!付清款額立馬帶回家去,一整天就對著它看,越看越滿意。這件竹根雕如意觀音,目前它是我最珍視的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趣●收藏去 的頭像
    趣●收藏去

    趣●收藏去

    趣●收藏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