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在國小一年級,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偷偷拆解家裏上發條的機械鐘,想了解佈滿齒輪的鐘,它是如何轉動自走。當然以那時的能力是組不回去,事後被大人發現,不免是一陣責罵。
機械時鐘是古董民藝收藏裡,屬於相當專精的類別。各式鐘錶特別以機械為主,因直接連結西洋骨董的全球市場,收藏等級可以向上攀升到數百、數千萬元不等。我沒有那種財力支撐,但仍舊對機械結構的鐘錶,抱持著好奇的心。只要有機會遇到,還是會想多看一眼。
早在400年前,中國就有人開始收藏西洋鐘表。明代末年,西洋鐘表由耶穌會士羅明堅和利瑪竇遠涉重洋傳入我國。這些洋玩意在明清兩朝受到了宮廷及達官顯貴的喜愛。據乾隆朝巨貪和珅抄家目錄中記載:和府查抄鐘表計大小自鳴鐘五十余座,洋表、打簧金表百餘只。
清初時皇室在造辦處設立造鐘處,由皇帝親派官吏督造,專為皇室生産、維修、日常養護各類名貴鐘表。這一時期宮廷造辦處的能工巧匠與西洋技師完成了很多名貴鐘表的設計制作,如紫檀樓閣祝壽鐘、銅鎏金八仙人物水法轉花鐘等。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鐘表藏家。故宮珍藏的許多鐘表都是當年乾隆皇帝收藏的,它們造型美觀,制作精巧,件件都堪稱絕世珍品。乾隆帝認為鐘是吉祥物,鐘聲長鳴諧音為終生長命。乾隆一生不遺余力地收集各種奇鐘異表。他曾多次下旨廣東海關,讓官員重金購買西洋鐘表,並且制定了兩條標準:一要漂亮,二要獨一無二。盡管廣東海關官員們費盡心機為乾隆搜羅珍稀洋表,但挑剔的乾隆仍時常以“此等粗糙洋鐘不必呈進”斥責他們。
造辦處造鐘、修鐘業務到清末時漸漸衰落,末帝溥儀當年多次以去王府井大街亨得利鐘表店修理鐘表為由,命心腹太監及溥傑等人將宮裏名表暗自夾帶,偷盜出宮。
清代除了皇宮造辦處造鐘外,清中期以後,在蘇州、南京、廣州一帶,許多民間鐘表作坊也悄然興起。民間工匠們學習了西方近代機械知識,讓鐘表從宮廷走向民間。當時,許多富商巨賈們以家裏能擺設一臺鐘表為榮。《紅樓夢》中就有十一處對鐘表進行描寫,以表現官宦富商人家的奢侈。嘉慶十四年,徐光啟的後裔徐朝俊撰寫了《自鳴鐘表圖法》一書,總結了西洋鐘表制造、維修技術和基本理論。
清代中晚期,肅穆大氣的蘇鐘和奢巧華麗的廣鐘開始盛行。蘇鐘也稱南京鐘、插屏鐘,多以紅木制作,有的鐘殼鑲嵌螺鈿,機芯夾板銘文與裝飾花紋採用鏨花工藝,十分精美。十九世紀末,蘇鐘的制造工藝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華”作坊制造的蘇鐘,屏風別致,鐘面鎏金,鐫刻花紋,以造型古樸典雅、民族風格鮮明和報時清脆、走時準確馳名海外。1903年蘇鐘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特別獎。
蘇鐘、廣鐘雖然精美名貴,可畢竟是傳統手工生産,相比洋鐘産量低、造價高,隨著西方工業革命後大工業生産的發展與深入,加之列強對我國經濟掠奪與控制的加深,本土鐘表生産日漸萎縮,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
但是古董鐘錶並非樣樣都高不可攀,也有價錢便宜的民藝品鐘錶類。可謂上班族與學生的古董,也是多數人買得起的鐘錶品項。喜歡老東西的人,多少都會收藏一點,但這些都只是好玩,因為古董民藝品放再久,也不會怎麼增值,純粹只是欣賞與喜好。香港荷商海通洋行座鐘,就是屬於此類的老東西。
香港荷商海通洋行座鐘,是我陸續從小傑那收購而來。小傑是一名古董仔腳,也就是古董的第一手買賣者。他們大多是沒有店面的古董生意人,但都有一輛小發財車供找貨,就會在全台各地的古董玉市擺攤販賣。他們經常在外跑貨,所以叫「販仔腳」。台灣的古董販仔大多是家族企業,老爸跑貨,兒子或老婆則留在市集販售。小傑這一家就是標準典型的古董販仔家族企業。
由於他的父親長年在中國各地找貨,我認識小傑數十年,到現在還沒有見識過他的父親。小傑的人生目標是將來可以開家自己的古董店,只要每天坐在店裡跟人家聊天喝茶,就能輕鬆做成生意。而不要全台走透透,一會昨天台北、今天新竹、明天高雄、後天花蓮接下來又回到台中,不停地東奔西跑。
他很羨慕我,都只在一個城市裡生活。他又說:他自己還是算好的,不像他的爸爸與叔叔。他們則是到全中國各省份的巷弄鄉鎮找貨。有一次跑到東北哈爾濱某城市找貨,回到旅店發現自己耳朵整個變紫。因為實在太冷了,忘了戴耳帽差點兩耳要割除。
每當他邊說時,我耳朵聽眼睛就邊看著他,這星期所擺設出來的老東西。在攤側邊又出現一個座鐘,即使我已經購買了好幾件。但是,讓我遇見時還是不可拔地喜歡。每次碰上了,不免要問價錢購買回去。小傑不停地鼓吹著這件座鐘,造型完整度保存良好,況且整點時會敲出如同音樂般的報時聲音。只要定時每週得旋緊發條餵飽它,免機械停擺不動。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能上發條太用力過頭,避免彈簧繃太緊而斷裂。
我看這座鐘造型簡潔優雅,無多餘的浮誇矯飾。比例飽含著靜美與質僕。這次還是一樣,又掏出錢包,一張一張數完鈔票換回香港荷商海通洋行座鐘。回家後,把鐘的發條旋緊,空間於是常廻盪著叮咚的走擺聲。放在書桌上看著它,直到整點報時的時刻,所發出優雅地咚咚鳴叫聲,真令人高興極了。
留言列表